出版書籍 | |||||
我們的【南傳佛教叢書編譯組】專責翻譯及整理南傳佛法著作,收集為《南傳佛教叢書》出版。其個別組員有巴利文的譯作。
|
|||||
已出版的翻譯書籍 | |||||
禪修:自我探索之旅 —— 葛榮居士禪修講錄 (1996) | |||||
只有思想生起、消逝,除了思想沒有思考者。 擁有一顆如鏡子的心只是把事物如實反映。 禪修沒有開始的時間也沒有結束的時間,禪修應該成為你的生活方式。 |
|||||
點擊【電子版】可下載《禪修:自我探索之旅》電子版 | |||||
柔悠禪修路 —— 葛榮居士禪修講錄 (1995) | |||||
很多時候我們不是活在過去便是活在將來,這是苦惱生起的原因。 它不是「我的忿怒」,不是「我的恐懼」,不是「我的壓力」; |
|||||
一起來走禪修路 —— 葛榮居士禪修講錄 (1997) | |||||
|
|||||
生命是吾師 —— 葛榮居士禪修講錄(1998) | |||||
若我們能以開放的態度來接受無常及 真正的安全感是從能夠開放地面對不安全而來的。 只是去覺知所生起的事情, 我們沒有苦的原因, |
|||||
點擊下載【電子版】生命是吾師 | |||||
生命是吾師〔內地版 華夏出版社出版〕 | |||||
南傳佛教叢書 | |||||
1. 念住經在今日社會之應用 |
|||||
人很少察看自己的心, |
|||||
2. 慈心的修習 | |||||
從瞋恚中解脫出來, 若產生了私我的情感愛著,便是慈心的失敗。 慈心禪最有價值之處—— |
|||||
3. 七覺支 | |||||
親近善士就是對治這世間的苦困最根本的因素。 真正的快樂不是從執取或染著事物之中生起,而是從 進入定境不是佛教最終的目標,應以這定境進而去修「觀」——直觀。通過這種直觀,修行者能徹底根除 |
|||||
4. 五蓋及其對治方法 | |||||
五蓋,會從多方面阻礙和封閉心性的培育。 我們不要認為只花少許時間坐禪便足以應付五蓋, 在每一個減弱五蓋的步伐當中,都使我們愈趨接近各種聖者的果位。 |
|||||
5. 南傳佛教叢書(一)至(四)合訂本 | |||||
當任何惡念在你心中升起,你一定要公平及直接地看待它;想及那念頭就只有那念頭,不要去想其他令此念生起的條件或此念頭所引發的行為模式;不要住於任何相關的問題,直觀此念並只是住於它,然後你就會驚訝於惡念會漸失去它的誘惑力。 行者應拋開「自我」的概念及自己的喜好;並嘗試以沒有假設、偏見與及為顧慮所障蔽之心,專一地擺放在所觀察的事物上。總之,行者唯一所做的工作,就是努力去得到所觀察事物的真實相狀。這項「正念」上的特質是行者必要培育的。 在看之中,你只有看; 點擊【電子版】可下載 |
|||||
6. 三相 無常、苦、無我之觀慧 |
|||||
佛法指出,世上所有東西,不論天或人,不論生物或死物,不論有機體或無機體,通通都是不永恆、不牢固、變化不居、不能持久的。 人們都是自然及無意識地在尋求快樂和逃避痛苦的。基於這個原因,人們大都不願接受以「無常」作為基礎的義理。然而,因為不接受這個義理,他們一定會不斷受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