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和學佛因緣 小丸子
 

  動物為食物而工作。牠們有需要,肚子餓了,才會去覓食,這是非常簡單而直接的。牠們很少儲糧,就算要儲糧也不會太多,因儲多了也沒有用。天氣,環境會令它們腐爛,因此也不能儲太多。但人類則不同,往往為了未來前景而努力以赴,若過於執著,煩惱也因此出現。有甚者,人們往往忙著工作為將來打算而忽略了目前的健康和靈性上修養。

  對筆者和大部分的香港人來說,工作的目的,主要是維持穩定的收入,讓我們可以以正當和合法的方式去謀生活命。

  工作生涯中,也令筆者認識了不少朋友,同事。除了賺錢之外,消磨時間也是出來工作的原因之一。但學佛後,發覺自己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例如語文運用、對人對事等等都需要多多學習和進修的,所以工餘後再也沒多少時間可用,更莫說是謀殺時間。

  現在,在工作的同時,學習修行成為最有意義的事。現在,要從工作中學習小心謹慎,有耐心,有毅力,從而增加解決問題能力,預備將來為弘法盡一點綿力。

  近來,筆者的工作異常忙碌,越是忙碌,自己越會用滿足各種欲樂去平衡工作生活上的苦悶與辛勞,吃零食、聽歌、說笑話、聊天、閒話家常、心猿意馬、雲遊太虛。總之,全是與修行不太相稱的行為通通出現,而且非常頻密,正念也比平時少了許多,一天當中以失念的時候為主。

  透過觀察而發覺,若能接納工作的單調、苦悶,有如出入息念:單一、有節奏、一呼一吸,情形便大有不同。筆者明白必須要止息對外攀緣,工作過後,多休息。接納工作帶來的倦意和不適,不抗拒,不排斥,可減少利用五欲來除去生活的枯燥。因日常生活,有時就是如此枯燥。

  相反地,在志蓮當義務工作,與在公司上班比較,同樣是單調和重覆的工序,筆者卻樂在其中。每個星期日,一大早起床,夏天的時侯,還沒什麼問題。到了冬天的時候,天未亮,要由暖暖的被窩轉出來,是需要不少的勇氣與毅力。當中,不知不覺間變成修行的一部分,當中也增強了定力的訓練和培育。

  搬椅、搬坐墊,筆者會異常的投入,很專注。為配合著同修們的工作節奏,筆者會很留意當下發生的事情,全神貫注地注意自己的動作。找到工作的樂趣與滿足,義工之間慢慢地建立了默契,大家分工合作,工作在寧靜、和諧、愉快中進行和完成,後來才發現這就是工作禪的精神:工作專注,每個動作和心念都自覺清清楚楚,同時享受工作的樂趣。工作過後,同樣有倦意,但覺身心舒暢,這是筆者從未想像過的得益。

  反觀在公司上班,由於事事要講求效率、速度,每個員工只為僱主努力創富,個個同事都埋首工作,繁重的工作量把同事壓制著,於是有空閑時,大家會熱鬧地玩耍,彈橡皮筋變成大家的日常玩兒,或是互相取笑對方,或是討論八卦新聞。大家巳是廿多三十歲的成年人,有時仍不免走回小學時代的心境。筆者有時仍覺得他們無聊和幼稚,但一般的上班族都會用這些方法去平衡生活和工作上的壓力、不滿、挫折和苦悶。

  身為督導的同事,也不理或漠視現實情況,根本問題就是:人手不足,施加壓力,不斷要求加班,要求增加每個人的工作量。有時甚至冷嘲熱諷的對待同事,當然,筆者明白這位同事也有很大的工作壓力,但她釋放壓力的方法,是令其他同事相當不滿意的。

  而筆者目前的工作性質,對人類追求美善的福祉沒有幫助,只會助長人們的貪念而已。故更加強筆者想擺脫現況的欲望。

  筆者有位朋友,做的是土地規劃用途的工作,工作性質看似有意義得多,但有時他也會反問不知工作何為?是工作量過於繁重?太多不必要的程序?

  究竟,工作出現了什麼問題?工作時間過長,工作量過高,同事們,面對面開會的機會和次數都減少了,取而代之,用高效率的電郵,人與人的真實接觸沒有了,大有公司工廠化之感。可惜,我們連收音機也沒法收聽.,就連工廠的女工的工作環境也不如。

  另一方面,客人要求比筆者入行時高了很多倍(有十多年了),客人要求多的尊重,更多的要求,人們越來越缺乏耐性,好像人人自危,怕失去便宜,怕……其他人看輕自己,恐懼感很重很重,對人對己都看似失去信心。自我保護意識異常強烈,自我放大再放大。

  筆者定期會到其他的義工團體服務,接聽求助電話,由於工作需要相當集中精神,有時會出現短暫性忘我的境界,所以服務過後,身體上也頗為疲倦,手臂也會很酸痛,痳痺。但助人後的感覺很舒暢,而且臉上會不期然露出笑容。接聽求助電話當中,有時思想很激盪,心也在不停地遊移甚至散亂。但在分析問題核心的要點時,不離貪、瞋、痴這三不善根,這也是學佛和禪修後才覺知。求助者往往因為看不透人生的無常、苦、無我的實況,所以煩惱也比佛弟子多、比較強烈和更持續。

  工作與義務工作,兩者比較,身體同時都有不適的地方,為何一邊是苦,一邊是樂?
因為抗拒,因為逃避,因為筆者為工作加了定義,加了減號,筆者為義工的工作加了個大大的加號,起了強烈的分別心,於是苦便跟隨而來了,煩惱生起了。

  現在,筆者漸漸的明白,多年的工作為筆者帶來收入和儲蓄。同時讓筆者學習如何建立人際關係,學習處事,如何應付投訴和難相處的客人,學習做事認真,加強理財能力,財務管理,量入為出,仔細分析的性格。也由於工作平淡和重覆,筆者在十年前開始加入義工行列,為自己,為社會多做一點事,因此,在平淡的生活中找到人生方向與興趣。

  為加強對義務工作的能力和提升服務質素,筆者不斷找書看,找不同的輔導理論來參考。後來有位師兄建議筆者學佛,找了不少的書來看,兜兜轉轉了三兩年,找不到筆者心目中的佛學——並不只是求神問卜的那種佛學。曾想放棄,以為此路不通,卻無意間報讀了一年的佛學初階班,亦因此認識了蕭老師。現在,更有幸成為老師禪修班的一份子。最初的學佛動機,本是輔助和提升自己的義務工作質素,但現在發覺,它對自己的幫助很大很大。佛學的道理,令自己減少了瞋恚心,慈心增加了,連世間的正見也得到更正,捨心的開拓,也令自己比從前更放下和較少執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