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聞思
出離心  
 
  圓滿具足出離心,是每一個修行者都必須達至的。當然,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有恆心、毅力、踏實地修行;要經過漫長的歷程才能達至。

  出離心是修行道的基石,但很可惜,它往往被人誤解!
  有些行為是由煩惱的心所策動,卻被有些人誤以為是由出離心所引發:
  有些人因忍受不住工作的壓力而放棄工作,其內心充滿逃避之情,卻以為此舉是出離心的表現!
  有些人因事業無成而放棄工作,其內心充滿挫敗之情,卻以為此舉是出離心的表現!
  有些人因學業無成而放棄進修,其內心充滿沮喪之情,卻以為此舉是出離心的表現!
  有些人因希求富有不遂而放棄希求,其內心充滿不忿之情,卻以為此舉是出離心的表現!
  有些人因與家人關係欠佳而離開家庭,其內心充滿厭惡之情,卻以為此舉是出離心的表現!
  有些人因不善處理人際關係而鮮與友朋交往,其內心充滿恐懼之情,卻以為此舉是出離心的表現!
  有些人因憤世嫉俗而放棄社會,其內心充滿憤嫉之情,卻以為此舉是出離心的表現!

  真正的出離心是基於看透世情事物的本質--無常--而生起的。出離心的主要性質是覺知、智慧、無執;當中絕不會有任何生起煩惱之質素!

  修行者首重覺知。出離心的多少應有所覺知,不足則當自努力。但不足而以為足夠則不但有違覺知,更令自己停步不前,此舉當會嚴重妨礙自身的進步!


  佛陀的弟子們已覺悟無常的真諦,他們由覺悟無常,體會到厭離。厭離並非憎惡,若有憎惡,就不是真的厭離,也無法成為解脫道。厭離並非世俗方式的厭世,例如當與家人不睦時,我們或許以為自己真的變成如教法所說的出離,其實不然,那只是我們的煩惱增加,並壓抑了心。……「啊!我真的徹底厭倦它了,我要跳脫出來!」那是不折不扣的大煩惱,而非出離或離欲,只是空有其名而已,並非成佛之道。若它是正確的,就應有捨——沒有憎惡與攻擊,不會對任何人造成傷害。他不會抱怨或挑剔——只將一切視為空的。那個空意指心是空的,是對事物不執著的空,並非一切皆無,沒有人或外境。

                                  
《無常》第41、42頁——阿姜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