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佛教經文選講(十九) 蕭式球
 
《增支部》二.四.二 經
 

  “比丘們,我說有兩人的恩德難以回報。是哪兩人呢?
  “父親和母親。
  “比丘們,若人畢生一百年用一邊肩膀揹負父親、另一邊肩膀揹負母親,替父母塗油、按摩、沐浴、洗頭、清理大小便,也不足以回報父母恩。即使再加上用大量的七寶,為父母建立王權來統治大地,也不足以回報父母恩。為什麼呢?
  “比丘們,父母為照顧子女、養育子女、教導子女付出很多。
  “比丘們,如果一個人能夠教導沒有淨信的父母取得淨信、確立淨信、建立淨信,教導沒有戒行的父母取得戒行、確立戒行、建立戒行,教導吝嗇的父母取得布施、確立布施、建立布施,教導沒有智慧的父母取得智慧、確立智慧、建立智慧的話,他便足以回報父母的恩德,能回報父母的恩德有餘了。”

  這篇經文可和漢譯本的《增一阿含經•一七二經》互相對照。兩篇經文也都提到父母恩難報。大家都知道,父母對子女的無私奉獻十分偉大,養育子女的擔子也極為沈重。父母對子女雖然付出很多,但很少想到要子女回報的。只要子女身心能健康成長,很多父母便已心滿意足了。

  雖然如此,在子女方面,應要不忘父母的恩德及懂得報恩。報答父母恩除了關懷、照顧、供養父母,自己做一個事業有成、品格良好的子女之外,更可以如經中所說,帶他們踏上智慧之道,這樣才足以報答父母的恩德。

  修行者都明白智慧道路的可貴,常會隨喜自己的修習。如果能夠和父母或家人一起行踐佛法,這更是一件十分美好的事情。佛陀的父母、家人和很多親屬都修習佛法;有出家修習,也有在家修習的。然而,只有具備一定質素的人,才能明白佛法的寶貴及懂得尋求善法。如果父母或家人還未能接受善法的話,我們可以先在自己身上修習,當自己的質素提升時,自己的“身教”便無形中在薰陶周遭的人。或許一天因緣成熟,父母或家人都能跟自己一起修習佛法,或一起坐禪,甚至整個家庭成為一個“佛教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