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 知  
 
  我們是生活在一個思想所製造出來的世界之中,我們的生活就是依從著自己的觀念,自己的想法而行動。在潛意識裡我們總是以為自己所想、所知道的是很真確的,但事實上我們所知道的只是一堆記憶、一堆想像出來的概念,並不是事情的真實狀況。當誤以為所想所知的是絕對真確的話,而實際生活中事情所發生是另一回事,甚至有衝突時,各種情緒便生起。人沒法離開思想而生活,但哪些想法是為自己和別人帶來真正快樂的,哪些想法是為自己和別人帶來痛苦的,唯有透過禪修,在人與人的互動關係裡不斷的觀察和學習,才能漸漸的有所體會。

  透過內觀的修習,覺察到沒有「我」的存在,只有思想的活動。思想以為思想自己就是「我」,以為某一個名字就是「我」。有時候人是喜歡活在思想之中,思想會帶來快樂,會帶來有痛苦,但思想不會帶來平靜與安詳。雖然明白這一點,但「我」總是不願承認這一點,不願意安靜下來。現實生活中,仍然由「我」這一堆觀念,一堆思想製造出情緒感受,帶動著身體去過生活。

  當去觀察內在的聲音時,那個「我」總以為自己已經知道了:別人這樣做是因為……,事情這樣發生是因為……,我知道……。有時候只是別人一兩句說話,「我」便製造出一大篇故事,又或者只是知道事情的片面,便在心裡作出種種的評論和判斷,並很確定自己的想法,甚至從言語或行為之中表達出來。其實「我」只是知道事情的一小部分,又或者它根本是不知道的,但「我」的感覺總是那麼肯定。「我」不會去懷疑自己——思想——是否會有問題,自己所知道的是否真確,是否一定是這樣的。

  有時候無論在工作上或家庭上,人與人之間的矛盾與衝突,是因為每個人內心的「我」都只是知道事情的一部分,沒有人能夠知道事情的整體,每個人都只能經驗到事情的某一部分,人自然相信自己的經驗。如瞎子摸象,有人執著象鼻,有人執著著象尾,有人執著象耳……執著著自己所知道的才是對的,否定別人所知的,每個人都是說出自己經驗的真相,但沒有人會知道一切的真相,看見整頭大象——全部事情的真相。由此種種爭拗便生起,自己生起苦惱,令別人也生起苦惱。

  以往遇到一些事情的發生並非如自己的預期時,是不懂得去反省,客觀環境上有很多事情我是不知道的,只是埋怨自己、埋怨別人、埋怨事情。認為自己不該這樣、別人不該這樣、事情不該這樣;為什麼別人不那樣做、自己不那樣做……禪修後能覺察到自己的思想和感受,當覺察到不愉快的感受生起了的時候,無論「我」認為自己的想法多合理,事情多實在,或者做得多正確,開始會懷疑自己的想法是否對的。如果這時候能記起「我」只能知道自己的經驗和感受,「我」是不知道別人的經驗和感受,如果「我」願意承認自己其實是不知的,在某程度上,便能夠從苦惱裡面釋放出來。

  很多時候會發覺對大部分的事情,都只是自己一廂情願的想法,並不是事實的真相。當我覺得XX是一個不近人情的人的時候,事實上我不知道XX不近人情的原因,我不知道XX也有通情達理的時候;當認為我已經把事情說清楚了,但別人仍然是不明白做錯了的時候,我不知道其實自己並沒有說得清楚,亦不知道別人做錯是有原因的;更多時候是當我認為別人是已經知道的,原來其實別人是不知道的。

  在日常生活中遇上某些問題的時候,有些情況「我」很容易放下,很容易妥協,有些情況「我」仍會堅持,但開始會懂得開放一些空間給「不知」。生活中每一件事情的發生,實在有太多「我」不知道的原因。有時候若再多費心神、究其原因,反令內心更加混亂,讓更多的情緒生起,倒不如安住當下,讓思想平服下來,讓那內在的覺性呈現,覺察自己的無明愚癡,看清楚自己所執取的是什麼,和該放下的是什麼。

  有時候當要去做某件事情的時候,會因一些過往的經驗,一些我已知道的事情,令自己生起猶豫、擔憂和恐懼。明白到其實有很多事情自己是並不知道的,外在環境不斷在改變,自己的身心狀態亦時常在轉變,過往的經驗並不等同現在的處境,便有勇氣及願意去作出嘗試。往往事後的結果證明自己之前的擔憂和恐懼是無需要的,於是便能夠對自己生起更大的信心和生起更多的喜悅。

  自己的修行在日常生活中很多時候仍未能做到以一個開放的心,不執著過往的觀念和經驗來處理生活中的事情。但當能夠覺察到情緒和困惑生起時,便是自己一個學習的機會;學習多點了解自己,多點了解外在的人和事。學習去觀察自己的不知,便容易包容和接受,會有更多的體會;對未來抱著一個不知的心,更能夠放下不必要的擔憂和恐懼,讓當下能活得更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