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碗禪   嘟嘟
 
  時常聽到師兄說禪修不是盤腿打坐時才做,而是貫徹於日常生活中,行住坐臥皆是修行。初聽覺得很有道理,實行起來才發覺難度很高。

  我的家只有我和太太兩人,日常家務都由兩人分擔。每餐飯後的洗碗工作由我負責。結婚初期覺得這是一種負擔,心理上感到抗拒。心想留待下次兩餐食具一起洗吧!但是明日復明日,當太太投訴「巧婦難為無炊具」時才發覺已經太遲了!加上碗碟積累了幾天,得花上更長的時間及更大的力氣才能做完,心裡就更不是味兒!

  後來慢慢從禪修及佛法中了解到修心的重要性。所謂萬法唯心造,我們的經驗其實是由心對事物的觀感所塑造的。我們做事情前的發心已經決定了其後的經驗。於是我想是否可以轉換思想模式,從以往將洗碗只是「交差」,「應付」,慢慢變成對治自己三毒的法門。心中升起不悅意境(如見到堆積如山的食具時)的瞋心時,想想它會漸漸在洗碗的過程中消解,復歸於無。癡心起時(如見到碗碟的不潔淨時),明白到清洗之後,不如實的想法自然退去(因為經清洗後,食具又變得光潔美麗)……。進而想到抱著慈心善意來做家務。心裡想著清洗食具會為自己和家人帶來快樂,不用時常面對盤中的難看的碗碟。更重要的是藉著這個機會,自己可以克服心中的煩惱,對家庭的利益就更大。記得一行禪師所造的日常生活修心偈頌中就曾指出我們在洗碗時應記著在我們的手中是幼小的嬰孩佛陀,他們雖然現時脆弱得很,需要小心輕放,但他們卻是未來成佛之因。

  既然每天都要吃飯,每天亦需要清洗食具。我們不用去找修行的機會,更不用到深山中修行。既然每天在生活中已經累積了不少煩惱種子,我們只要面對他們,嘗試對治他們。如果自己不持之以恆地每天面對這些煩惱,他們很快就會增長擴大。好像你今天不洗碗好像問題不大,但當碗碟越積越多時,要一次過面對他們就會變成很大的問題。所以我自己明白到要培養洗碗作為一個習慣。一來習慣成自然,每頓飯後都會自然地收拾飯桌上的食具,拿到廚房清洗。不須要太大的心力。其次做家務變成了習慣,自然效率更高,事半功倍。這個慢慢熟悉的過程,想來就是禪修中的「串習力」。只要每天能定時維持禪坐的習慣,無論在禪修時發生什麼問題都較容易適應和面對。而每天所積集下來的負面情緒亦得以在禪修時化解,紓緩。初開始時,心裡還會有反抗的情緒,但慢慢還是會適應新的習慣。

  再說我們在日常生活要提起正念,我想洗碗是最佳的練習。有時候污漬很難清除要用力洗擦,可是盤子也要小心輕放,否則很容易摔壞。再加上弄濕後的碗碟很滑,實在須要加倍的心力。這時候心就會一心專注在手頭的事情而很難分心到其他的事情上。偶然不專心時,猛然發覺手上的盤子會脫手掉到洗碗槽裡,自己都會嚇一跳。想來這是一個很有趣的禪修遊戲。只要能夠覺察到心的動作,它所緣的對象,它現在是否住於所緣境上,它何時離開了,自己又怎樣把它帶回當下現在;旁人看來只是索然無味的單調動作亦可以是其樂無窮的禪修活動!

  自己的心念其實很容易執取事物。自己有一套英式的茶具,每到週末空閒時我們都會利用茶具享受下午茶。有時看著心愛的茶具就有愛不釋手的感覺。將它們和其他食具放在一起時,其實在本質上沒有太大分別。它們都是瓷器,都是會掉碎,摔壞的無常之物。試問誰能維持食具恆久不壞?可是由於心中的偏愛,清洗茶具時會特別小心,唯恐會碰壞美麗的杯碟。或者在洗碗時先把茶具洗好,放在一旁後才再處理其他食具……等等。當然這做法對自己心愛的物件亦屬無可厚非。但漸漸明白到這種分別心亦會造成無形的心理壓力。為什麼要執取無常之物?縱使它們現在外觀優美,終究亦歸於壞滅?相反,難道對每天陪伴我們的水杯,飯碗我們就可以掉以輕心,粗心大意嗎?事物無論是高貴或平凡,它們都有各自的緣起及功能,只要能領悟各自的特點,凡事皆有可觀之處。這樣不但心理負擔減輕了,心內的平衡亦較易保持。

  每次洗完碗的時候,看到整潔的食具排列在架上,心中都會感到莫名的滿足感。心想明天又會有另一節的禪修時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