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問答   蕭式球
 
:我在禪修的時候有很多思想,這是否不對的呢?

:每個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會有很多思想,有思想是人生一件自然的事情。但另一方面,由於每個人的性向不同,每個人的生活方式不同,所以有些人的思想活動會比較頻繁,內心的波動會比較大;有些人的思想則沒有那麼頻繁和內心比較平伏。若一個思想慣於頻繁活動,內心常常波動的人,當他在坐禪的時候,內心的思想活動自然是會比較多的。所以,禪修時有很多思想通常不是對與錯的問題,而是有關個人性向的問題。

  對在家生活的禪修者來說,要禪修時沒有思想這個要求可能會比較高,若對繁忙的都市人來說甚至不切實際,因為二禪或以上的定境,思想才會平息下來。當然,禪修其中一樣要做的事情,就是使內心平息下來,我們可循著這個方向來修習,看看自己的內心可以平息到什麼程度,但不需要設定“禪修時沒有思想”這個目標。有多種方法可使內心易於平息下來的。

  以一種柔和、含容的態度來對待思想。容許思想出現但內心嘗試不跟隨思想打轉,只是安住在禪修的對象之中。

  修習慈心禪,使內心充滿慈心,即使內心有思想,這些思想都是帶有慈心、積極和正面的。帶有慈心來思想的心都是有一份平息,有一份柔和的。

  開眼望著前方來坐禪。讓內心通過“眼根(視覺功能)”把外在的“色境(視覺對象)”連接起來,可減少內心通過“意根(思想功能)”連接“法境(思想對象)”的運作。

  修習多種不同的禪修方法,如站禪、行禪、慈心禪、出入息念、觀心念、觀察身體感覺、安住在聲音等。然後找出一種自己內心最易平息下來的方法來修習。

  參加密集禪修,讓自己體會一種簡樸、少事、少務的修行生活,給自己一種持續禪修的機會。

  建立正見。有正見的人會有一個確切的人生方向,人生有方向的人內心容易平息。

  修習戒行。一個奉公守法、有德行的人會對自己有自信心,有自信心的人內心容易平息。

  過簡樸淡薄的生活方式。簡樸淡薄的生活就是一種平穩的生活,生活平穩內心自然容易平息下來。
以上的方
法跟八正道相應,不單可為禪修帶來平息的內心,也可為人生帶來一種有意義的生活方式。

:我曾在參加密集禪修時,內心生起一種很不開心的情緒,為什麼會這樣的呢?

:這種情況不多發生,但間中也會聽到禪修者遇到這種情形的。我想可能是一些禪修者在日常生活中比較忙碌,內心被各種外境所佔據而變得沒有空間,因此不自覺地壓抑了一些情緒在心底而日久沒有機會讓它出來,而在密集禪修時我們的內心是有很多空間的,這時壓抑著的情緒便一下子浮現出來了。我想另一種原因和想蘊有關,我們的想蘊是製造故事的能手,它可以很逼真地投射出各種概念、各種情境而使人生起貪著、憤恨、恐懼等各種情緒反應。由於在密集禪修時內心有很多空間,所以想蘊可以有很多創作空間來創作故事,因此可以投射出一個很不開心的情境而帶來一種很不開心的情緒。

  若遇到這情形時,不用多費心去找出原因,也不用害怕這種情緒,它和日常生活中的苦惱一樣,都是些緣生緣滅的東西;我們只需明白這些不開心的情緒沒有實質,之後修習 “逆境禪修”──運用正念和慈心來化解及超越這些不開心的情緒,或借此機會來觀察人生無常、苦、無我的實相以策發“厭”、“無欲”的解脫質素。若不開心的情緒比較大,不容易面對時,可將內心轉移視線,轉到另一些事情之上。過一段時間後這些不開心的情緒也會因無常的法則而逐漸減退下來。

:在坐禪之前需否做一些前行功夫,如唸誦經文或做一些身體運動呢?

:在佛教中,有些宗派或有些導師會要求禪修者在坐禪之前或之後做一些禮拜、唸誦或身體運動等事情,有一些宗派或導師則對此不著重。在原始佛教的教義中,坐禪之前或之後都是沒有什麼特定的事情需要做的,所以,禪修者可跟據自己的個別情況,選擇是否在坐禪前後做這些事情。

:我不明白佛教所說的無我,每個人都不是有一個我的嗎?怎可說無我的呢?

無我是佛教中一個十分重要的法義,明白無我可使人放下 “我執”,因而隨順解脫。在原始佛教中常常說到“五蘊無我”,這即是說,在身心活動當中沒有一個“實在的自我”。佛教並不否定身心的活動,只是指出身心活動只是生滅無常、依賴外緣、不斷流逝的現象而已。一般人都會在自己的身心之中有一種“自我”、“自我中心”、“自我擁有這個身心”的感覺,甚至覺得這種感覺很實在,而佛教所說的無我,就是指出這種“自我感”的虛妄、顛倒、不實,還有指出對自我的渴愛和追逐是苦惱的根源,使現生受苦以及在命終之後還會招感來生。

  我們不易以“不是有就是無,不是無就是有”這種二分法的方式來了解無我,也不易以只從知識層面而毫無捨離心的質素來了解無我。了解無我應從實修的方法入手,將無我的了解轉變成為修行的進程:從我執之中退卻出來,從貪、瞋、癡之中退卻出來。當修行越是深入,自我中心便越是薄弱,越少自私的行為,越能跟正法相應地生活,這時越能看清這個“自我”的顛倒不實,也越能看清“我執是苦惱根源”這個事實。

  另外,我們亦可從三相無常、苦、無我循序漸進地了解無我:首先明白無常相,身心無常是很容易明白的;當明白身心無常之後便容易明白苦相;當明白苦相之後便容易明白無我相──明白人生不實在、沒有主宰、遷流不息、不能切實把捉的實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