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來修習瑜伽   嘟嘟
 
  社區中心的禮堂本來就不大。一字排開導師兩旁都是學員的瑜伽蓆。每周星期六的下午大家一起來修習瑜伽。

  隨著導師的指引,大家做出提起,放下的動作,不徐不疾。遇到有難度的式子,我們會專注於當下,保持姿勢一段短短的時間。“即使身體因式子有難度而受擠壓,只剩下少許空間呼吸,請盡量保持正常的呼吸。”導師說。“我們日常生活盡管怎樣忙亂,仍要在有限的空間中嘗試保持暢順的呼吸。”導師一再提醒我們。的確,透過瑜伽的修習,我體會到專注於身體姿勢與呼吸的重要性。在生活或工作遇到困難,身心產生窘迫或壓力的反應時,我覺知到當下的反應,並嘗試找到呼吸的節奏及心內平靜的空間。

  完成了一個較大難度的式子後,導師總給一小段時間休息,放鬆身體的緊張。“請用心感受這一刻身體的放鬆,即使只是短短的時間,我們仍可以獲得充分的休息。”導師充滿禪味地說。我們通常只會覺知到身心的負面狀態,鮮有察覺到放鬆,悠閒的一刻。現在我才發覺即使工作更繁忙,生活壓力更大,在事件與事件中間總有或長或短的空檔,讓身心得到休息。重要的是我們是否能夠把捉到這一刻,將身心完全安住於瞬間的止靜。瑜伽就是要練習我們安住於當下的能力。

  經過一段時間,我們漸漸認識到不同的瑜伽式子。當導師講出導引的時候,我們已經知道式子的下一個動作是什麼。因為各人的體質構造有異,式子的難度實在因人而異。有人身體較柔軟,有人平衡力較佳。可是當要做自己做得較好的式子時,我們會生起好感,甚至有自負的感覺。相反我對自己做得不好的式子,會有不快或抗拒的覺受。因而心內隨著式子的變化而產生快樂或不快的感受。心只是依據習性的反應對外境的苦與樂產生不同的覺受。當我們仔細觀察身心的狀況時,我們會發覺不同的覺受是受制於不同的因緣條件而產生的。可能今天午餐吃得太多,昨晚睡得不好,心裡記掛著下周要處理的工作等都會使式子做起來更難。相反所謂我們做得好的式子,亦只是一連串條件配合所產生的結果。所以不可以找到一個“我”在“做瑜伽式子”而只是一連串身心的事件與條件造成了這個式子。而建基於這些因緣條件之上的苦受,樂受本沒有實體。隨著條件的變化,這些覺受都是無常的。這一刻的苦受會變成下一刻的樂受。反之亦然。當我們直接體驗到身心的實相時,心自然不再執取於式子或姿勢的好與壞。

  我開始發覺不同的瑜伽式子會凸顯身體的限制或缺點。例如我的右手臂較左手臂有力,我的盆骨周圍的筋腱很僵硬,我的左腳足踝部分受壓時會很痛等等。人總會不滿意自己的限制,心中驚覺自己原來是一個“傷殘人士”。平時根本不知道身體隱藏的缺點有那麼多。但是我慢慢發現這些所謂限制或缺點只是因為自己的心作分別,比較的結論而已。我們會將左邊身與右邊身比較,由於右邊身體較常用,時常有練習,肌肉較發達;相比之下左邊身體就顯得無力,瘦小。我們亦會不經意地與周圍的同修們作比較。“我的平衡力要比他好!”看看他的腰多柔軟呀!為什麼自己做不到?”……等等。

  其實身體本身是一個記億的儲存器。它會將以往身體所受的創傷,壓力,緊張,紀錄及儲存起來。受壓的身體部分會變得僵硬,緊縮,減少身體的不適。因為該部分的組織所發生的變化,使身體的神經及血管不能有效地接通,造成身體組織進一步退化的惡性循環。這個過程不是一朝一夕的。經過了長時間的演化,身體的某些部分會缺少力量,缺乏柔軟度。這時要我們做瑜伽的式子,自然會使受壓的肢體疼痛。要面對這種情況,我以為在生理條件許可的情況下,可以堅持做瑜伽的式子。只要心專注於疼痛的部分,體認覺受的變化,量力而為,情況是會改善的。慢慢你會感到收緊的部分漸漸放鬆,周圍組織又重新接上身體的血脈及神經。麻痺的感覺逐步消失。重新向外打開的肢體部分會慢慢恢復柔軟有力。當然要長時間的修習才有一點的改善。但是你會感到瑜伽能夠幫助你重新面對自己的身體,真正地“治療”你的傷患。每次瑜伽課之後,我都感受到身心的喜悅。一方面自己能夠好好地關顧自己的身體,和久違的朋友共聚。其次,我們通過一次又一次的面對身體的限制,持之以恆地進行修習,從新打通身體各部分的連繫,達至身心整體的和諧,合一及平靜。

  只是短短的兩個小時,但每次瑜伽課都是收穫豐富的修行。雖然禮堂內只有導師的指引及外邊傳來的聲音,每人都默默地靜修,但是我能感受到友善的能量充滿了禮堂。每節瑜伽課結束前,導師會帶領大家做慈心禪。相信每個學員都像我一樣能夠善待自己的身心,進而將慈心善意散發到四方八面的眾生中去。

  我希望大家都來修習瑜伽,祈望在課堂上見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