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林漫步
佛陀的女兒  讀書人
 
著者:艾美•史密特
譯者:周和君
出版:橡樹林文化(2003年)

  這是一部有關女性修行人的傳記。本書作者初次在禪修中心知道蒂帕嬤(DIPAMA)的時候,她已經死去。可是作者走遍各地向多年來認識蒂帕嬤的修行的人搜集有關她的故事,然後寫成這本書。

  蒂帕嬤的名字反映了她傳奇的一生。她出生於一個傳統的孟加拉家庭,在十二歲的時候嫁給比自己大十多年的丈夫。婚後蒂帕嬤未能懷孕,受到周圍家人的壓力。她在三十五歲那年生下了一個女孩,但孩子出生三個月後病死。四年後,她又生下一個女孩,取名DIPA,即光明,蒂帕嬤就是“光明之母”的意思。後來她的丈夫正當盛年時又因病去世。經歷如此巨大的打擊,蒂帕嬤感到傷心,失望,她渴望靜坐禪修可以為她帶來內心的平靜,得到解脫。於是她在四十多歲時,到禪修中心學習修行。初時蒂帕嬤感到困難很大,但在五十三歲這一年,她經過六天的密集禪修後,她達到了初禪的境界。在經歷了更大的痛苦後,她又取得突破,達到了二禪的境界。當蒂帕嬤在做禪定修行的時候,她可以隨意進入各種定境中的任何一種,而且可以隨意調整入定的時間。有一次,她決心要進入第八級的禪定狀態,並入定整整三天廿一小時八分零三秒,並在預定的時間後準確無誤地出定。

  蒂帕嬤為女性修行者建立了良好的榜樣。雖然她在傳統的家庭成長,同時亦肩負了管理家務及照顧家人的職務,但她卻不怕困難,取得了豐碩的修行成果。她說:“女性是更優秀的修行者。因為女人有更為柔軟的心靈。所以比男人更加佔優勢。”蒂帕嬤十分明白女性所經受的困難。可是她鼓勵她們說:“你不用為此煩惱,只要不斷精進修行,而不須擔心照顧丈夫孩子這些責任。如果妳生活在佛法中,那麼所有的事物都會透過佛法而發生,所有的事物也可以透過佛法來解決。”

  蒂帕嬤提供一個活生生的例子策勵我們在生活中讓修行與瑣碎的世俗生活融合在一起。修行其實可以隨時隨地進行。她說:“當我在走路,購物,或者做任何事情的時候,我總是抱持著正念。”識蒂帕嬤的人說:“我從未看見蒂帕嬤有過心神不寧或無法專注的時刻……。當她站著的時候,就像一塊岩石矗立在那裡,她就只是單純地站著。當她坐著的時候,她就只是坐著。就這麼簡單,這其中絕不會摻雜任何事物,她從不會四處張望,表現出不專心的樣子。”

  蒂帕嬤總要提醒自己及他人要努力精進修行,突破身心的限制,克服困難。她總是問:“你花多少時間靜坐,保持念念分明到怎樣的程度?在生活中,你有多清醒?覺知度有多高?”蒂帕嬤不斷要我們確實地在生活中隨時隨地保持念念分明。

  有蒂帕嬤的學生指出她對修行的態度時說:“修行要不顧自己的身體或性命──但是要用全心全意的愛去修行。”蒂帕嬤一生都不斷地在祝福他人,亦鼓勵我們為他人祝福。她有一次鼓勵在航空司擔任駕駛的學生,要在執行飛行任務時,把慈愛與祝福獻給乘客及他的同事。她說這樣做會在整個旅程中保持更高的警覺性,同時還能夠讓機上所有的人都很快樂。有一次他的學生向她抱怨自己的汽車多次被人破窗盜竊。蒂帕嬤聽後大笑,還問當車子被人破壞時,他的學生有什麼反應。學生回答因為已經發生過幾次,他當時氣壞了。誰知蒂帕嬤說:“你的意思是說,你從來都沒有去想過那個偷你汽車音響的人嗎?他的人生想必是非常悲慘吧!”然後,她閉上眼睛,開始安靜地誦經。

  作者通過蒂帕嬤一生的傳奇故事,貫串成一個偉大修行者的心靈鍛練的歷程,為我們生動地描繪出一個活生生的榜樣。書中有兩章以較系統的方式縷述修行要注意的要訣及解答一般修行人經常遇到的問題。筆者相信有志於實修的行者都能在這本書中找到啟發與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