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談正念   木火一心
 
  第一次聽聞「正念」出於好朋友之口,當時筆者在分享一個經驗。當時的筆者對佛教禪修毫無概念,朋友突然彈出此名詞,筆者感到一頭霧水,但無意岔開話題。

  好啦,到筆者自己撞入佛門兼試玩打坐啦,經常聽到要有正念,要訓練正念,正念對禪修很重要……等等。

  大概一接觸禪修的人,多會一聽正念對修行重要,便立即去理解及修習它吧。但它引不起筆者的好奇心去探究,筆者完全不覺得有必要去認識它,也不感它與坐禪及生活有什麼關係,沒興趣去知道它是什麼。

  跟隨其他師兄去禪修營,總會有人問「正念」是什麼的。

  某師兄說「不忘失、憶持,知道當下在做什麼」,如此的概念解說,首次聽時,筆者心裡生起疑問:「如何叫不忘失?不忘失什麼呢?」但筆者卻無意開口問,所以聽完,沒心尋求答案,就算啦。

  某師兄右手掌拍打左手前臂,解說:「知道自己打這一下就是正念。」筆者當時又在心裡起念反駁:「如此刻意地做,會有人不知自己在做什麼嗎?」

  其實,師父及眾同修都不斷提及和解說,但筆者無心了解,聽了不入心,故一直也不大清楚,也沒理會,更沒特別地去修習。

  坐禪九個月時,才開始有心了解正念是什麼。但也只是開始有心,並不急著去了解它。引起這麼的開始倒是坐禪與生活經驗生起的現象:例如一小時的坐禪中,首個雜念起了,在第一個尋求心起時,突有種力去撲息它,生活上也有類似的情況,例如某次與某師兄在對談中,當筆者說完一句話,要起第二句前,覺察自己起了個爭辯心,即時停止說話,喝了杯茶,讓那個心過去,這種覺察力比以往快了很多,以往會在說話的語氣速度變化時才覺察到;又加上朋友總在說筆者正念強,但筆者自己卻連它是什麼也不知道,像個有錢的白痴,他人不斷說白痴很有錢,白痴卻對錢毫無概念。

  好啦,去看關於談正念及禪修的書,也較留心同修們談正念的話語,當知道後,筆者有這樣的態度:「如此吧了。」在這時期,若聽到什麼「說話容易失念」、「在情緒中難有正念」會起反應,因為這並不合於自己的經驗。順道提提,心起反感時,一是正念擊息它,一是用定力去止它,一是用另一善念來轉化它,有些師兄會以代入角色來處理,各師各法。

  因緣遇上幾個經驗,體會「未生惡令不生」的情況,對正念是刮目相看。這時,筆者才知道禪修為的是發展強而有力的念力,無論你的念力在那一個層次,一日未「掂」、念力都有發展的潛力,這時筆者才了解為什麼要坐禪觀呼吸,距首次坐禪已是一年。

  由觀呼吸轉做身體掃瞄,筆者完全不知要看什麼,身體,除了眼睛跳跳,鼻子一伸一縮,喉嚨吞口水及風吹皮膚的觸受,有什麼看呢?

  呀,就在這時,業來,腸胃濕毒引發皮膚出濕疹,倒使筆者大開心眼,哈,原來即使那個身體極痕,但心仍可安然地看書。有沒有意志的強忍力呢?沒有,感覺如平時看書般。筆者未學佛禪修前,經常肚子痛,有時在街上要找洗手間,心很急,但筆者會放慢腳步,放輕呼吸。筆者那時是用意志力來忍痛,並高度戒備痛的生起或轉向更痛,因此整個人並不輕鬆。「煩惱即菩提」,以菩提滅煩惱是一種方法,煩惱與菩提並存時,沒所謂煩惱,也沒所謂菩提。又剛好的,筆者此段日子在看帕奧的《正念之道》。

  雖然極痕癢又可安然地看書,只有那麼的幾小時,但已足夠認識正念的作用了。

  由於師父沒說要看什麼,所以筆者也就亂看一通,偶一為之地看內四界的變化行相,更多時去感受外四界與表皮的觸受,這樣去看,一段時間後,感到很悶,尤其看至那個像座光禿禿的山般的背脊,來來去去不就是吸氣時點著衣服啦,還有什麼﹗來到此時已過半年,至此,師父才說:「你執了外邊的東西,看了觸受,那只是表面的東西,又不會轉回來。」啊,原來要去感受內四界的行相變化,筆者這時才確實明白什麼叫做內觀。整不怪之得要發展很強念力啦,又整不怪之得心要靜啦,身體要好鬆啦。

  體會深一層的經驗與正念的強度成正比,現在寫的這一堆文字,也只基於來到現時的體驗及了解,顯示出來的,也只是片言隻語,他人所出之語,也是基於同一道理,對嗎?各人因緣不同,經驗不同,對經驗的體悟、結論也不同,而我們大家要對付的是我們自為是的「我」及隨它而起的善及不善心所法。

  在觀呼吸的期間,筆者直看中譯《阿含經》關於四念處的部份,也看其他禪師的說法,那時感到沒什麼難的,感覺與知道苦樂,對感覺敏感的人來說,這真沒什麼。不過,看書及經驗的增多後,筆者對自己的自以為是有所保留。外四界與身心的互動引發的思想感覺認識體悟,雖然可發展念力、對認識自己的好惡性格也有所助益,對生活的難題也可作適當處理,但停在那裡則對發展強固的正念、對治自以為是的自我及體證佛法實相沒甚是處。正念的增強只可從覺受細微處來訓練。所謂的念力,只是覺受力:覺知及感受的能力,念之前加個「正」字,只是指出這能力連接四聖諦。師兄的不忘失正是不忘失四聖諦。概念是概念,強固的正念唯在不斷嘗試在細微處感受覺知才會增加。如此,什麼的業來,體悟才深刻;對理解佛理也有助益,對打擊自我也有點能力,對正理的自信則不受他人的概念所左右及可欣賞他人從經驗而生的體悟。

  某個禪師說過,正念在那裡,其他七個正道也在那裡。正念可使人知道其他的七個正道的強度是否在同一水平,以使自己去調適及修習與發展不足處,備用斷苦。

  願各同修正念增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