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林漫步
破壞性情緒管理  嘟嘟
 
編者:丹尼爾•高曼 (DANIEL GOLEMAN)
中譯:張美惠
出版:時報出版社(2003年5月)
 
  在2000年五月一群西方科學家與達賴喇嘛一起討論交流了西方心理學與佛教對情緒的研究。參與的科學家展開深入而廣泛的討論,激發出不少有趣的觀點及開發了新的研究方向。尤其是佛法中有關人心理和情緒分析與義理實在令人大開眼界,目不暇給。禪修者在閱讀本書的時候除了能明白最前沿的心理科學對情緒的研究成果與觀點外,更可對有關佛教的義理有煥然一新的理解及進一步的體會。最令人讚嘆的是佛法對境、行、果的分析是如斯的深入,不但經得起時間與現代科學的考驗,而且還可以作為心理學研究方向的南針。

  書中首先交代了威斯康辛大學所進行的研究。該研究初步發現,禪修能提升心靈的質素。科學家知道如果一個人遇到突發事件時的驚恐反應越強,則這個人在平時的負面情緒(如恐懼、傷心、憤怒等)就越多。研究發現,經常禪修的修行人較能在突發事件(如近距離突如其來的巨響)保持平靜,較少反射性的生理反應。其他人就算通過有意識的學習,刻意壓抑驚恐的反應亦是沒有用的。這是利用現代科學儀器如腦部掃描等所確立的事實。

  威斯康辛大學的戴維森(RICHARD DAVIDSON)通過電腦掃描所進行的研究推斷人腦內的扁桃體(AMYGDALA)是負責掌管恐懼情緒的。當病人的扁桃體因病受破壞,他全然有恐懼的感覺,身體亦不會有流汗等恐懼的生理反應。研究又發現左腦額前葉(PREFRONTAL LOBE) 較活躍的人,較易從恐懼中恢復過來。而左腦額前葉的活動亦發現與正面的情緒如衝勁,活力等有關。更重要的一點是人們的行為和經驗會反過來塑造腦神經的活動程度。而禪修亦可藉某程度塑造了腦神經的反應從而帶來正面的情緒。

  戴維森找來了一個西藏喇嘛,發現他的左腦額前葉較右腦額前葉要活躍得多。研究人員相信這現象與該喇嘛平時修習禪坐有關。於是研究人員在一間工廠的員工身上進行實驗。一組員工定期接受六週的正念的修習課程。在課程開始時,該組員工的平均左/右腦額前葉活動比率與控制組(即沒有接受正念課程的員工)比較並沒有顯著的差別。但六星期之後,發現禪修組的員工明顯地比控制組的員工具有較活躍的左腦額前葉。而該組的員工自己亦感受到日常生活中有較多的正面情緒出現。不但如此,禪修亦會帶來身體狀況的轉化。禪修組組員在受感冒疫苗後,其血液內抗體的數目要比控制組的成員要多得多。換句話說,禪修能提高免疫系統的抵抗能力。

  書中所述的只是各項研究的初步成果。但它們實有助禪修者了解情緒的生理基礎及禪修對個人身心的益處。如果說佛法告訴我們應走的方向及採用何種方法,西方的科學研究則有助解答為什麼應該這樣走及善巧的修行方法為何能帶來正面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