貪 欲  
 
  貪欲、欲望、渴望、渴愛......不同的詞語指的都是內心想要得到些什麼,執著於達到自己的理想或期待後的那種滿足感。貪欲會令內心失去平衡,起伏不定,它可以是因為日常生活中一些很瑣碎的事情。初習禪修一段時間後,曾不願意看見自己的貪欲,認為自己不該有貪欲的。後來漸漸明白到並能接受貪欲是與生俱來的本能習性,生而為人是不能避免這條件制約的,繼而明白禪修是學習「去看清楚『貪』是什麼」和「去放下『貪』」,讓心保持平衡。

  透過不同的禪修方法,雖然能培育出覺察的能力,但大部分時間,是難於察覺自己有貪欲的,因為它暗藏於嗔恚之下。嗔恚不一定是發怒罵人、它是一種抗拒的情緒反應,如嫉妒、內疚、沮喪、埋怨、嘲笑、冷漠、疏離、漠視、敵意、不甘心,看不過眼,想要做一些事情去改變別人的衝動等等......,若是有正念地活在當下,心夠清晰的話,這些情緒出現的時候是能夠察覺到的。當友善地去觀察這些心理反應,看看為什麼自己會是這樣的,自己害怕的是什麼?貪求的是什麼?會發現這些負面情緒的源頭只有一個,就是對某些事情有所期待、有所執取。明白到自己期待的是什麼後,很自然又會要自己放下這期待,這又變成是另一種的執著。原來放下貪欲的方法,只需要覺知它的存在,不再對這個貪欲作任何反應。無需要壓抑、無需要抗拒,若內心繼續要執著自己的期待,便讓它繼續去執著,看看所帶來內心的感覺是怎樣的,有正念地去覺知內心因此而生起的衝突、各種苦惱。最後會發覺這個執取也是無常變化的,不過一會兒,念頭跳到別些事情上,連這個期待也忘記了。

  我們的內心是時常變化不定的,每個人內心同時也有一些美好的心靈質素,其實很多時內心是沒有負面的感受的。有時我們去做一些事情的時候,內心的狀態是處於無貪,無所求或是願意去付出的,這時內心的感覺又是怎樣的呢?另外,感恩是一種非常重要的心靈質素,它會帶來一種滿足感,這滿足感不假外求並且會帶來喜悅。當內心擁有這種滿足感時,也許只是片刻而已,內心自然會湧起一種願意和別人分享、願意付出的感受。這種感受便正正是相對於因貪欲而帶來的感受。

  在繁忙的日常生活中,我們內心很少有空間去覺知內心的感受,就算對別人付出幫忙、願意去承擔一些責任時,也可能覺得這是理所當然的,每個人都該這樣做的,我們不懂得去欣賞自己和別人。若然去反思一下,就會明白到一切事物都必須要依賴眾多因緣條件來成就的;現在自己能夠享用的,是自己和在不同時空下許多不認識的人所付出過努力的成果。在日常生活中隨時也能夠培育感恩的心靈質素:在無常的法則下,擁有的東西都將會失去的,當下現在仍能夠擁有的一切是多麼值得感恩!雖然自己仍是有一些習性,有負面的情緒生起,現在能夠有機會去禪修,能夠從一些負面情緒中釋放出來,是多麼值得感恩的啊!不知道將來哪一天,這個身體終會為自己帶來苦惱的,現在仍能擁有一個還算是健康的身體是多麼值得感恩啊!甚至現在能夠有一張椅子坐著,若是用心去體會一下,也會是一件值得感恩的事情。

  當心有所求時會有些什麼的感受,察覺到有貪念生起時無需要馬上不要自己貪,保持正念地去看看自己是如何去貪,為什麼去貪,被貪欲所牽引著時又是怎樣的,這會是一件有趣的事情。對於無貪亦是保持正念去覺知,什麼時候內心是處於無貪的狀態,心無所求時內心的感受是怎樣的,當樂於對別人付出時內心又有什麼感受。當內心感到滿足的時候,心的狀況又是如何呢?即使是一縱即逝的滿足感,也去把捉它、認識它和感受它。時常活在當下,對內心的狀態多保持覺知,讓心去感受貪欲時內心的感受和無貪或懷著感恩時內心的感受;我們本來清明及有智慧的心,它會懂得調節——不再捲入因貪欲所帶來的負面感受,而樂於培育感恩及其它正面的內心質素。種種的內心衝突自然會達到平衡,能夠在生活之中感受更多的平靜、和諧及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