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士裡的故事  初慧
 
  登上巴士後跟隨著前面的幾個乘客爬到巴士的上層去。樓上只有幾個空座位,在我前面的一個乘客也找到位子坐下來後,發覺再沒有空座位了。心想樓下似乎還沒有坐滿人,於是轉身要走落樓下,這時跟在我身後還有一位男子,他也察覺到沒有空座位而轉身落回樓下去。於是我便跟著他身後走到落樓下,前面的男子找到位子坐下後,我看見還有一個雙座位靠窗的座位沒有人坐,於是便走過去,行到那座位旁時才發覺原來座位上正坐著一個小孩子,上半身正伏睡在鄰座一個女子的大腿上。看看再沒有其他的座位了,唯有就在這座位旁站著。

  不一會兒心裡想:這個孩子這麼小,她們應該只付了一個人的車費吧,但卻佔用兩個座位……看見車廂內已滿座,為什麼這個女人不把孩子抱起讓出座位來呢……當察覺內心有不悅的情緒生起的時候,一瞬間感覺到自己好像一個陌生人似的,羞愧、罪惡感在內心閃現。……為什麼我會這樣不近人情的呢?平時修習的慈心去了那裡呢,不是應該要有慈心的嗎……﹙這只不過還不夠一分鐘內心所呈現的連串運作﹚再稍為退後一步覺察著這外境和內境互動之下心裡所呈現的各種反應,看著內心所生起的掙扎與糾纏——嬲怒、羞愧、罪惡感。沒有抗拒沒有壓抑,友善地知道內心正在有一種微微不舒服的感覺,然後反問自己:“唔……為什麼您會不高興呢?您想要怎樣才不會不高興呢?又或者事情要變得怎樣您才會滿意呢?”……“只要現在馬上有位坐我便不會不高興了……”“啊!原來令我生氣的原因不是面前那小孩子佔多了一個座位,而是「我沒有位坐」,這個「想要有位坐」的期待不能達到。”隨著這份明白與了解而來的是一陣平靜與舒暢的內心感受。再去感覺一下當下現在站著沒有位坐的的感覺是怎樣的,站著沒有位坐就是站著沒有位坐,並不是一件什麼令人苦惱的事情啊!

  這只是在巴士上片刻所生起的內心片段而已,從這件事情中令我想到在日常生活中,當心不是處於醒覺的狀態而嗔心﹙或各種負面的情緒﹚生起的時候,內心總是慣性地走向自辯或自責這兩個極端。自辯——將自己的負面情緒合理化,若不是別人這樣做,我便不會生氣的,自己受這些情緒困擾的原因是遭遇到不合理的人和事﹙付一個人的車費,佔兩個座位……﹚,為什麼別人會作出這樣的行為,繼而要去查究誰是誰非;自責——我不應該有這樣的想法的,怪責自己﹙我不應該這麼不近人情……﹚,認為自己的修行沒有進步而感到沮喪,心念迷失在這些是非對錯之中。又或者壓抑自己的情緒,要自己去接受所遇到的所謂不合理的人和事,說一些理由要自己原諒別人;或刻意去做一些令自己開心的事情。結果錯失了從中學習的機會。

  禪修後遂漸明白到這些無論是自辯、自責或壓抑都只是內心的一些雜念妄想而已。若心是處於覺醒的狀態時便不再會追隨這些雜念妄想,而返回當下去觀察正在發生的事情,繼而從實際的經驗層面去體會佛陀所說的法——四聖諦。看清楚「苦諦」——那想要有位坐的期待落空了,隨著而來的情緒反應——瞋心、羞恥、罪惡感;若立即能夠看出「集諦」——苦生起的原因及過程——令自己受苦的不是當下所面對的人和事﹙別人佔多了一個座位、站著沒有位坐﹚,而是那想要有位坐的期待不能夠達到;便能體驗到「滅諦」——從苦惱中釋放出來的那種祥和與喜悅的感覺;要能夠觀察到這些負面情緒的呈現和消失的過程,必須要處於「道諦」——心處於穩定、清晰、覺醒的狀態之下。

  禪修是學習觀察自己的內心與外在的人和事互動之下所生起的各種反應。在日常生活中有負面情緒出現的時候,正反映出自己內心有不自覺的期待,友善坦誠地問自己「想要」的是什麼,才能找出自己受苦的根源。透過對「四聖諦」的觀察和反思,便體會到佛法和修行原來是一件實實在在的事情,煩惱解脫並不是一些高深的學問。

  有時候當能夠看見自己想要的是什麼,便能夠從內心的苦惱中釋放出來。但有時候雖然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卻仍是被事情所操控。明白到這是修行過程中所處的階段,如實地知道原來自己對這一類事情仍是有所執著的,便友善地接受自己仍是處於這個階段,有興趣地看看過些時候自己又會變得怎樣。

  以後坐巴士時,當感覺到那「想要有位坐」的欲望又再出現時,知道這只不過是一種心的習性而已,同時亦感恩有各種善緣使自己能夠學習到禪修,令人生得以轉化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