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聞思
蒼蒼翠竹俱是法身  
 
  談起「無常、無我」,相信很多讀過佛學的人都會知道是什麼意思。但我們會察覺到一個現象——懂得「無常、無我」的人在很多時刻中都會忘卻「無常、無我」,結果是身陷執著中。

  面對社會的進步,他們忘卻了無常;面對吃喝玩樂,他們忘卻了無常;面對人生的順境,他們忘卻了無常;面對自己的父母、兄弟、姊妹、丈夫、妻子、兒女,他們忘卻了無常;面對自己的家財,他們忘卻了無常;面對自己,他們忘卻了無我。

  生起,存在,消逝,這就是無常,這就是無我。

  人總是希望美好事物長存,要求無常變為常,結果當然是活在憂悲苦惱中。人總是執著於自己的常,執著於自己的觀點角度,執著於自己的喜惡,結果當然是活在憂悲苦惱中。

  我們要嘗試:從自己衣服的新舊看無常;從家中電器物件的新舊看無常;從手提電話的替換看無常;從新聞報導看無常;從電台播放的流行歌,老歌看無常;從家人的心情變化看無常;從每天上班在車站候車時所遇到的人和事看無常;從周遭的人的身和心的變化看無我;從自己的身和心的變化看無我……周遭的人和物都不停訴說著「無常、無我」的道理,所以禪宗有句偈:「鬱鬱黃花無非般若,蒼蒼翠竹俱是法身。」我們如能從環境中看無常、無我,「不執著」的心自然沒那麼容易忘失。

  雖然我們知道世間一切都是無常的,但如不能分分秒秒都看到無常,就不能時刻都以無常的心來看待自己和其他的人和事,結果當然是以「執我」、「執常」的心來做人處事,修行進步已談不上,更會弄至自己身陷憂悲苦惱中。

  不管我們去坐在樹下、山頂或溪谷,我們都能聽到佛陀的教導。所有的樹木將看似是一,所有的生物將會是一,它們當中沒有什麼特別的。它們生起,存在一段時間,老化而後死亡。

  我們因此更清楚地了解這世間,更清楚地明瞭這個身和心。從無常的觀點看它們更清楚,從苦的觀點看它們更清楚,從無我的觀點看它們更清楚。……無論我們到哪兒,我們將會有智慧,甚至見到一棵樹,我們能以智慧思考它,見到草和各類的昆蟲,都可供作省思的資糧。

當歸結到一點時,它們全都有相同的命運。它們全都是佛法。

《心靈的資糧》第99頁 ——阿姜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