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中不容錯過的一本書 ——《當生命陷落時》  求其
 
  在書店中跟《當生命陷落時》這書擦過,心想可能只屬於些陳腔濫調的勵志文章罷了,臨走前心想不忍錯過任何好書,隨意拿起看了數頁,為心靈帶來極大的震撼,良久未能平伏。

親近恐懼

  作者打破了我們慣常對修行的概念,例如追求『內心的平靜』,她認為愈『接近真相,自然會感到恐懼。』

  『我們真正認清事物真相的那一刻,就是毯子從我們腳下抽走而我們找不到立足點的時刻。……

  (亦是)發現自己善性的一刻。』

  當我們的生命陷落時,我們的心總是習慣上充斥著漫罵與逃避,我們最想逃避的就是內心恐懼。

  作者佩瑪卻指出『生命陷落既是一項考驗,也是一種治療。治療就是容許這一切自然地發生── 接受悲傷,也容許悲傷減輕,接受痛苦,也容許喜悅出現在我們的心中。』

  作者佩瑪•丘卓 (Pema Chodron),一位美國女士,跟我們一樣,有著一般人的經歷,結過婚,有兩名兒子,跟很多香港人一樣,後來她的先生有了外遇。『當時我們的婚姻出了問題,我非常非常努力地想重新拾回那份慰藉和安全感,重回那熟悉的歇息之處。可是,幸好我沒有得逞。我憑著本能知道,讓我那執著的、習慣於依賴的自我死亡,是我唯一的生路。』

生命就是良師

  於七四年她正式受戒成為金剛乘比丘尼,出家並非坦途,在上師創巴仁波切的悉心安排及指導下,佩瑪面對過不少恐懼及痛苦,她亳無保留地在書中分享:『然而,事情一旦見底,我們找不到東西可以抓的時候,傷痛就開始浮現了。……看到自己沒有愛心,看到自己的侵略性和膽怯──我們一清二楚地看到了這種種的東西。』

  『然而,有時候我們真的會走投無路;什麼都瓦解了,再也沒有逃避的可能了。這個時候,最深奧的真理突然一下子變得非常明白而平常,我們是無處可逃的。』

絕望與死亡

  無論俗世社會或是不少宗教修行,均要求我們每一天愈來愈好,要做到最好,盡求完美,透過深入的覺察,佩瑪認為『佛法絕對不是讓我們盲目追隨的信仰。佛法完全不給我們任何可以攀附的東西。』『我們必須不抱希望, 才能有所體悟。』『希望和恐懼來自於感覺自己缺乏了什麼東西,來自於有所欠缺的感覺。我們是無法輕鬆下來。我們總是緊抓著希望, 於是希望便反過來搶劫我們當下這一刻。』

沒有選擇的餘地

  佩瑪這本書最有價值的地方是以西方心理學的詮釋為我們揭開內心的真相,利用親切的現代語言,取代抽象的佛學概念。

  『因為我們老是在另覓他途, 所以才無法了解自己其實已經置身聖境。』

  『我們打坐不是為了要道行高深,而是要在生活中更加清醒。』『透過禪定,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自己的意念和情緒,也可以放下這些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