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大磬三處鳴聲  —— 聽一行禪師說法後記  鐸
 
引子

  蓮池寺位於大嶼山昂平,除了週末和假期偶爾聽到寶蓮寺傳來的廣播聲外,其餘時間,寺中一片寧靜。大殿西向,名無量壽殿,殿內有一青銅大磬,高約呎許,寬二呎,安放在佛像左邊的木架上。一法友笑稱可以用來沐浴; 另一法友則說磬聲引人入靜,妙極!法會期間大磬被請了下來,用圓形坐墊墊著,放在旁邊僧眾和會眾中間的地上,後來更被抬到香港大學和理工大學的講堂。一行禪師在港期間也就是在這三處地方穿梭說法。每回法會開始和終結都會引磬。磬聲三響,法會始;同是磬聲三響,法會終!奇哉?

無量壽殿的磬聲

  轟隆轟隆…噹…噹…噹…法會始
  蓮池寺無量壽殿兩扇高十呎寬六呎厚三吋的鋼鐵大門轟隆轟隆地關上……。大殿中央兩旁站著二十多位僧侶,手捧著詩歌誦本。噹…噹…噹…引磬三聲過後,一陣唱誦之聲從僧眾之中響起…form is empty, emptiness is form ; emptiness is not other than form, form is not other than emptiness.…唱的大概是〈心經〉吧!

微笑地活著

   誦經過後禪師教導:「入息─活著真好;出息─我對生命微笑!」如果出入息弄成一團,或許變成:「我微笑地活著!真好!」

「念」──把心帶回當下

   禪師在解說回到當下的時候,拿來了一本簿,在上面用筆寫上漢字──「念」說:『「念」字由兩個字組成,上者是「今」;下者是「心」。』然後用箭頭從「心」劃回「今」說:『把心帶回當下就是「念」。』禪師說修行上有一句話,常被忽略了,接著在筆記簿上寫下漢字「現法樂住」四字給大家看。

現法樂住

   「不要跑,停下來。安住於息(簡稱:安息!)心回到了身,心回到了當下…我已回到了…家!」僧團有一首歌,名字叫做〈快樂頌〉 歌詞是這樣的:「快樂在此時此地 把所有煩惱放下 無事做無處可去 不用再追趕 快樂在此時此地 把所有煩惱放下 有目標地有事須做 但不用再追趕。」

止觀為何?

   停下來,看清楚,了解明白你自己。

森林動物的養傷法

   森林的動物受傷的時候,牠們會找一個僻靜的地方,躺下來甚麼也不做,甚至乎不吃,就只是躺著,好讓傷口復原。

不二──沒有淤泥 沒有蓮花

   禪修不是打仗,身心不是戰場。修習佛法,不表示要把身心當成一個善惡鬥爭的戰場。習氣(habitual energy)可以轉化成了解與愛。──淤泥並沒有妨礙蓮花,淤泥雖髒但它能助養智慧的蓮花──就像聰明的花農,用自家的糞便來培植自家的花朵一樣。

五戒──正念的修習

   當我們單單談「正念」的時候,它會顯得比較空泛,無從把握。所以需要一些指引來指導如何安放。五戒就是「正念」的五種訓練。它的精神是:首先覺知、明白某些行為會帶來痛苦與災害,因此舍離該等行為,進而做與之相反的。以第四戒──不妄語、不惡口、不綺語、不兩舌為例:覺知、明白到任意的言談和缺乏聆聽能力會帶來痛苦。且知道言語能帶給人快樂,也能帶給人痛苦。我願意學習愛語及諦聽,好讓我能夠為別人帶來喜樂,減少他們的痛苦。關於第五戒──不飲酒,禪師更把適當的飲食和日常的消費視為修習的一部份。覺知、明白到任意的飲食和消費會帶來痛苦,我願意學習適當的飲食和消費來利益我的身心,我的家庭和社會。

尼師──Sister Chan Khong

  錯過觸地禮的教導及修習,晚上八時三十分來到大殿的側門。聽見一把深沉哀愍的聲音正在呼喚佛陀與基督(苦難的勝利者)的名號──是最後的一個觸地禮。禮拜過後,大家擺回坐墊準備接受下一回的教導。尼師說:「四大菩薩是中國佛教徒所熟悉的,但是他們以為菩薩如神一般住在天上,能賜與福樂。然而菩薩是住在每個人的心中。我們都有菩薩的質素,只是我們未曾嘗試去灌溉祂們。」接著尼師引領大眾喚發心中的四大菩薩。如是唸著……


觀世音菩薩

   我們呼喚你的名號──觀世音菩薩。我們發願學習你的道路──學習如何幫助解除世間的苦難。你知道如何透過諦聽去明白,去了解。我們呼喚你的名號是為了修習如何用專注、開放的心來聆聽。我們坐著聆聽但沒有偏見;我們坐著聆聽但不論斷,也不枉應(reacting)。我們坐著聆聽是為了明白與了解;我們坐著深深地聆聽,是為了能夠感受別人說的是什麼和沒有說出來的又是什麼。我們知道只是靜靜地、深深地諦聽,我們已經幫助別人解除了大部份的痛苦。

文殊師利菩薩

   我們呼喚你的名號──文殊師利菩薩。我們發願學習你的等舍(still)之道來觀照自己的心和別人的心。我們會以專注、開放的心來觀照;我們會用沒有偏見的眼睛來看。我們看但不論斷,也不枉應。我們深深地看是為了能夠看見和明白苦難的根源。透過認識萬物無常、互生(se/par/less/ness)的本質,我們會修習你的道路──用智慧的利劍來切斷苦難的枷鎖,從而解放我們自己和其他眾生。

普賢菩薩

   我們呼喚你的名號──普賢菩薩。我們發願學習你的誓願──以慈悲的眼睛和心靈去行事。於早晨帶給一人快樂;於午後解除另一人的痛苦。我們知道別人的快樂就是我們的快樂,我們發願修習喜悅之道和極具深義的服務之道。我們知道每一句話,每一個眼神,每一個行為和每一個微笑都能帶給別人快樂。我們知道如果我們全心誠意地修習,我們會變得寧定,從而能夠為所愛的人和所有眾生帶來無量的平安和喜悅。

地藏菩薩

   我們呼喚你的名號──地藏菩薩。我們發願學習你的道路──與處於黑暗、被壓迫,受苦、絕望的人們同在,好使我們能夠為他們帶來光明、希望、援助和自由。我們決意不會忘記那些處於困境的人們。我們會在那裡──幫助那些找不到離苦方法的人;幫助那些哀哭求援的人;幫助那些需要公義、平等和人權的人。我們知道在地球上很多地方都能夠找到地獄。我們會盡己所能不再為地球製造更多的地獄;同時去幫助轉變已經存在的地獄。我們修行是為了証得如大地一般堅毅不移的內心質素,好使我們能夠時時得著支持,衷心誠意地為有需要的眾生服務。

共修──在家眾的僧團

   尼師鼓勵會眾定期共修,說:「找一個有經驗的修行人作為共修團契的導師,定期聚會,這對修行有幫助。」她更問會眾是否樂意定期到蓮池寺共修。有同修舉手示意,有同修詢問日期,也有猶豫的,也有靜默的。

法施為最

   尼師叫來了法工,拿著一疊禪師的著作,逐一向法工簡介書本的內容。她不慌不忙娓娓道來,雙眼泛著光,臉上的皺紋和笑容揉在一起,看來像一個老了的嬰兒(一位老師兄如是說)。話畢,她把書本遞給法工以為贈禮。各人回坐,磬聲響三──噹…噹…噹……。

離開

   執拾後離開,時近黃昏,天壇大佛背後一輪紅日徐徐欲沒。日落.西方!但─我們不是剛從無量壽殿走來嗎?大佛無言,垂視著候車的乘客,人龍中有人正在談論著三法印──無常.無我.涅槃。

 
香港大學的磬聲

  週日晚香港大學黃麗松講堂外擠滿了人,人潮魚貫入場。講堂門口擺放著淋淋種種的佛法書籍,一位法友問:「有沒有禪師的《The long road turns to joy》啊?」另一位法友則買下了《當下自在》。講堂內,法會還未開始,兩位年輕的尼師圍坐在大磬的旁邊,帶領會眾同唱…
  「吸入 呼出
  吸入……我晶瑩如露珠
  呼出……我綻放如花朵
  當下最為珍貴! 當下就是快樂!」

電話禪

   禪師說禪修不只是坐禪,日常生活的每時每刻都可以修習。電話響的時候,就是提醒我們回到當下的時候。通常電話響的時候,我們內心的安靜會受到干擾,我們也急著立刻去聽。心裡想著:「是這人?是那人?是這事?是那事?」禪師說下次電話響的時候,你可以不用急著去聽,回到呼吸,回到當下,待它響過三下以後再去聽還不遲。如果對方投訴,你可以說:「我在修行嘛!」如果對方是法友,他會知道你在修行,他也會跟著做啊!

研究與修習

   或許禪師留意到負責人在介紹香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的宗旨時,沒有提及佛法的修習。在演說的中段,禪師說:「在外國很多人來找我們,他們來不是因為我有佛學文憑,是因為我們的方法能夠幫助他們。」禪師更建議佛學研究中心開設禪修道場,讓有興趣修習「覺醒地活」(mindful living) 的人能夠來修習──不論是基督徒、猶太教徒、佛教徒,或是共產主義者。

正念如母親

   禪師說我們心中有種種不同的種子,當我們灌溉愛的種子時,愛會發芽生長,如果我們灌溉瞋恨的種子時,瞋恨同樣會發芽生長。有一位會眾問:「我們應如何處理心中瞋恨的種子呢?」靜默.磬聲一響.噹……。禪師說透過修習出入息念,我們可以運用正念來看清瞋恨的本質。就像母親看顧兒子一樣,孩子哭的時候,媽媽會把孩子抱起,看看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是口渴了,肚餓了,還是有什麼不舒服。弄清了哭的原因,媽媽就會按著情況來安撫孩子,孩子也就不哭了。

都是因為沒有「諦聽」

   禪師講解完四句「親愛的」咒語──愛人之間的相處之道。一位女士問:「有時候直接向愛人訴說對方的某些行為令自己受苦,不但沒有減少苦惱,反而引起爭執。」會眾沉著氣,等著禪師的回答。禪師思索了一會說:「是因為缺乏諦聽(deep listening)。」答案一出,會場氣氛頓時鬆了下來。身旁一位女士連忙對著鄰座的男士笑著速速點頭稱是。四句咒語,只記得第四句──「親愛的,我在受苦,請幫忙!」至於其他的三句,因為沒有「諦聽」,都給忘記了!用心追索之際倒看見在禪師教授咒語的某個段落,一位中年男士和一位年輕人,默默地除下了眼鏡,用手搓拭著眼睛。

 

理工大學的磬聲

  心中的基督 心中的佛

  眾立.禪師說:「我們用心香來禮敬佛陀和基督──西方的佛陀!」接著是僧眾的唱誦。當中有一句偈:「能禮 所禮 本不異 性空寂故」由一位尼師以亮麗的聲調緩緩誦來。講堂非常寧靜,尼師的獨誦之聲顯得份外清晰。聲音流進心窩,聽者與誦者無異。

互生(Interbeing)──緣起性空

   人由非人的元素集合而成;佛由非佛的元素集合而成,兩者都沒有自性──是空的。佛的自性是空的,那耶穌呢!耶穌在出生之前存在嗎?如果是存在的話,那祂就不曾「生」。耶穌死後還存在嗎?如果是存在的話,那祂就不曾「死」。你的先祖、父母、愛人,他們從不逝去,形相只是生命的顯現。用心地看,你會看見他們就在你的身旁,尤如佛陀和基督一樣。

吃雪糕時看見的是雲還是牛?

   禪師請譯師把水傳來,雙手捧著水杯,定神一頃,說:「我在喝雲!」接著慢慢地仰頭喝了一口,然後說:「當你下次吃雪糕時,想像你吃的是〝cloud〞。」譯師猶豫了一會,問:「是cow 還是cloud?」眾笑。


回眸眾笑

  禪師說愛源於了解,缺乏了解的愛往往會為所愛的人帶來痛苦。說罷,一位坐在講堂第一排正中位置,穿著筆挺西裝的中年男士,帶著關顧的笑容,朝著坐在第二排中間一欄最右邊的一位女士回頭望去。眼神彷彿說著:「我的愛有令你受苦嗎?」女士有點尷尬,低頭靦腆而笑。看著兩人的舉動,講臺上的僧眾與講臺下的聽眾都笑了。

  走吧!走吧!

  最後僧眾為會眾唱誦〈心經〉祝福:「……揭諦 揭諦 波羅揭諦 波羅僧揭諦 菩提薩婆訶!…噹…噹…噹……」磬聲三響法會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