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聞思
修行的測量   
 
  修行的終極處是修心。旁人是難以看到你的內心的,所以自己修心的成績如何?有否出錯?有否正見?戒、定、慧三者有否偏廢?有否自以為是?有否開放心靈?有否無預設立場地觀看萬事萬物?有否執著自己認為正確的正確?有否執著自己的修行成果?所有這些問題就只有你自己才最有機會清楚知曉答案。但如果我們不能時刻都覺知自心的狀況,我們就會失去修行的量度尺,不曉得測量自己是否符合修行標準,導致修行出現問題,停滯不前,甚至不進還退。

  有人深研佛學,熟讀群經典籍,對人生佛學問題能作深入的探討和反思,條理清晰地分析各種問題,因而誤以為自己「智慧」圓滿。有人勤於禪坐,常在輕安,誤把禪悅作解脫。有人定功有成,貪、瞋、癡在定力的壓服下暫不湧現,而誤以為自己無貪、無瞋、也無癡。有人衣食無憂,在無風無浪的環境下修行,心境因無任何刺激而常在平和中,卻誤以為自己已在憂悲苦惱中解脫出來。有人對人間悲慘事漠不關心,不作任何相應的行動,卻誤以為自己已達「無執」之境。以上種種「誤」,不但誤己,還誤人。不能時刻覺知自己心的狀況、立場、態度、動機、情緒、意欲,那有能力去測量自己的修行成績呢!因此,覺知自心是非常重要的。有了覺知,我們才有能力去量度自己,才有能力去改進自己--我們內心是否終日在善惡、對錯、你我他中打轉呢?執持這些東西越強,則修為越低。我們對於:利、衰、毀、譽、稱、譏、苦、樂﹙八風﹚的感受如何?愛惡的程度越強,則修為越低。多點測量自己,不斷改進自己,以「無我」的正見來開展五力﹙信、精進、念、定、慧﹚的修持吧!

 

  談到心的訓練,如果在你自己的內心裡還沒有開展出一個「見證人」的話,那是不容易去找一個好的標準的。大部份外在的事情我們可以依賴他人的反饋,有所標準和前例;但說到應用佛法當一個標準時……,我們有佛法了嗎?我們是否正確地思考了?而即使是正確,我們知道如何去放下正確了嗎?或者我們仍然黏著於它?

  只要知道你自己,這就是你的見證人。別依靠你的貪欲做決定。欲望能膨脹我們去認為我們是那個我們並不是的什麼。

  有些見解可以用來當作更準確地衡量我們修行的原則,諸如了知這樣的見--那一個人比其他的人好,或和其他的人相等,或比其他的人還笨--都是不正見。

  另外一種是:如果我們遇到一個愉悅的經驗,我們便感到快樂;如果我們遇到一個不好的經驗,我們便感到不快樂。我們能夠看著我們喜愛的事物和我們不喜愛的事物兩者都擁有相同的價值嗎?按照這個標準,測量你自己吧!

                             《心靈的資糧》154,157,158 頁   ——阿姜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