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無常  初哥
 

  一次朋友的聚會中,一位舊同學好奇地問我:「『禪修』究竟是學些什麼?」我回答說:「『禪修』就是體會萬事萬物皆在無常變化的法則,和培養放下執著的心。」他的回應是:「這些道理人人都會說啦,什麼『世事無常,禍褔難料』,做人不要太執著,隨遇而安……但說易行難嘛……」

  不錯!從理性的層面去了解佛學,的確是「說易行難」。過去還未開始修習的時候,我也是這樣認為,還覺得這些道理只不過是當人們頹喪失意時,用來自我安慰的消極說話。當面對困境,感到失意無助的時候,有些人會寄情工作;有些人尋求在玩樂、物質上的歡愉;有些用酒精,藥物麻醉自己;有些自暴自棄,怨天尤人。總之,我們就是要想盡辦法去擺脫心裡的不安、惶恐和焦躁。

  我們總是希望事事「隨心所欲」,理性上我們知道這是不可能;但心底裡,卻總是希望控制和掌握身邊一切的人和事,包括自己心的感覺。我們不願意面對「無常」,沒有如實地觀察萬物的無常生滅變化;於是,當事情不如己意時,心裡的種種負面情緒便隨之而起,而當心裡生了情緒時,我們卻又不願意如實地面對,因為我們不喜歡「難受」的感覺。如是者,我們便一日復一日,一年復一年地在憂悲苦惱中打轉。

  上一期的《禪修之友》介紹了一本書--《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Tuesday with Morrie﹚,內容講述身患肌肉萎縮症的大學教授Morrie,如何泰然自若地面對生命終結的來臨。他如實地觀察自己的身體變化如何一天比一天虛弱,死亡如何一步一步地接近。「如實地觀察」--這不正正就是我們學習禪修的精髓所在嗎?

  一位共修班的師兄常常提醒我們,作為一個修行者,無論是用什麼法門──觀呼吸、觀身體的感受,還是其他──最重要的就是要訓練自己的覺知力和觀察力,並且將之應用在日常的生活中。我們要觀察的,不僅是外在環境如何無常變化,還有自己心的狀態,如何受外境的刺激而生起各種情緒反應。唯有當我們如實地面對自己的感受和情緒,不生起厭棄和逃避的心,我們才能體會到,不僅是外境在不斷無常變化,就連心中生起的種種情緒,也是一樣時刻在無常生滅。所有煩惱和憂慮,也只不過是緣於我們對「無常」這個大自然法則的不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