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林漫步
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  讀書人
 

作者:Mitch Albom
譯者:白裕承
出版:大塊文化

  一個生命的逝去往往會對別的生命有深遠的影響。

  一名大學畢業的年青人經歷數載的處處踫壁,變得世故老氣,把離校前貢獻世人的理想拋諸腦後。突然,他最喜愛的一個舅舅──他孩提時代學習的楷模──以44歲之英年死於胰臟癌。舅舅逝世令他的生命改變了──時間對他來說變得很珍貴。他努力奮鬥向上爬,數年後的他已名成利就。

  沉醉的日子匆匆而過,中年的他在一個晚上偶然得悉自己大學時的一位恩師身患絕症,距離死亡的日子只有五個月。這個消息令他的生命再次改變──他每個星期二去上恩師一生所教的最後一門課,地點在老師家,不用教科書,課目叫作生命的意義。恩師用自己的人生體驗來教,而上課的學生只有他一人。內容充實:

  1. 學會死亡,才能學會如何生活:要面對死亡,死亡隨時會降臨自己身上。如能常懷此念,我們對身邊的一切人和事都會如第一次接觸一樣——用心去觀察、去聆聽、去了解、去溝通、去接受……我們將生活在另一個新世界。
  2. 沒有體驗,那有放下(不執著):我們要放下情緒(愛、恨、憂、悲……),就先要全心投入體驗情緒,要了解它們,知悉它們是怎樣的東西。這樣,才能輕盈地放下它們,超越它們。
  3. 現代的社會文化不斷欺騙我們,誤導我們,讓我們追求一些表面上是快樂,實則上是痛苦之源的東西。
  4. 還有很多很多的課題:愛心與同情心、擁抱衰老、感情與執著、寬恕、婚姻…… 等等。

  完成14堂課的他深覺今是而昨非。在某個星期二的早晨,他與恩師於墓園告別。而他則繼續上他的人生之課。

(註:本書國內有另一譯本──書名《相約星期二》譯者為吳洪,由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