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佛教經文選講(三) 蕭式球
 
譯自《中部》八十九 《法莊嚴【1】經》
 

我這樣聽聞:

  有一次,世尊【2】住在釋迦族的城邑彌婁離【3】,同一時間,拘薩羅國【4】國王波斯匿【5】逗留在邑名城【6】處理一些要務。

  當時,波斯匿王吩咐大臣長作【7】:
  “預備車乘隊伍,我要到園林遊覽。”
  “是的,大王。”
  長作按吩咐找人預備好多部車乘後,回稟波斯匿王:
  “大王,車乘已經預備妥當,若喜歡的話,隨時可以起程。

 之後,波斯匿王登上了他的御駕,和隨從的車乘一起從邑名城前往園林。當到了車路的盡頭時,他下車徒步進入園林。在途中他看到很多樹下【8】,這些樹下十分怡人、令人神往、沒有吵雜、寧靜、沒有閒雜人等、遠離人煙、適合禪修。這情景令波斯匿王想起世尊,他心中昇起一個意念: “可否與世尊、阿羅漢、無上正等正覺【9】在這種環境下交談呢?”

  他把心中的意念告知大臣長作及問他知否世尊住在哪裡。長作答道:
  “大王,釋迦族有一個城邑名叫彌婁離。世尊、阿羅漢、無上正等正覺現正住在那裡。”
  “從邑名城到彌婁離相距有多遠呢?”
  “不遠,大王。相距三由旬【10】。在天黑之前可以抵達那裡。”
  “既然如此,長作,準備車乘,前往探望世尊、阿羅漢、無上正等正覺。”

  長作按吩咐找人預備好多部車乘後,回稟波斯匿王:
  “大王,車乘已經預備妥當,若喜歡的話,隨時可以起程。”

  之後,波斯匿王登上了他的御駕,和隨從的車乘一起從邑名城前往彌婁離。在天黑之前,他們到了彌婁離,然後繼續前往彌婁離林。當到了車路的盡頭時,波斯匿王下車徒步進入彌婁離林。當時,在彌婁離林中有些比丘【11】正在空曠的地方行禪,波斯匿王走到這些比丘跟前問道:

  “尊者【12】,世尊、阿羅漢、無上正等正覺在哪裡呢?我想去見他。”
  “大王,你看見那閉著門的房子嗎?沿著這條路靜靜地、慢慢地走到門前,作聲輕咳【13】和敲門,世尊、阿羅漢、無上正等正覺便會開門給你。”

  之後,波斯匿王卸下他的佩劍與頭飾給予長作。長作明白到:大王要私自一人進去,我宜在這裡等他。

  之後,波斯匿王走到門前,作聲輕咳和敲門後,世尊開了門。當波斯匿王進入屋後,便伏在世尊腳下,用口來吻世尊的腳,用手來撫世尊的腳,及報上姓名: “尊者,我是拘薩羅王波斯匿。尊者,我是拘薩羅王波斯匿。”

  “大王,什麼原因使你對這個身體作出這樣大的頂禮及這樣深的恭敬呢?”
  “尊者,我從佛法中得到這樣的領會:世尊是一個徹底覺悟的人;佛法被世尊完善地宣示出來;跟隨世尊的僧侶都能如法地修行。
  “尊者,在我的國土中,我曾見一些沙門【14】、婆羅門【15】修梵行【16】的時間不能持久: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即使四十年。到頭來看見他們返回俗世生活:衣著光鮮、香油塗身、鬚髮整潔,沉溺於五欲之中。但我看到比丘們終其一生,直至最後一息都在梵行之中。我從沒有見過任何其它宗教團體有這樣清淨的。尊者,我從佛法中得到這樣的領會:世尊是一個徹底覺悟的人;佛法被世尊完善地宣示出來;跟隨世尊的僧侶都能如法地修行。

  “尊者,國王與國王爭執,剎帝利【17】與剎帝利爭執,婆羅門與婆羅門爭執,居士【18】與居士爭執,母親與子女爭執,子女與母親爭執,父親與子女爭執,子女與父親爭執,兄弟與兄弟爭執,兄弟與姊妹爭執,姊妹與兄弟爭執,朋友與朋友爭執。但我看到比丘們和洽地生活,善意地互相交談,沒有爭執,水乳交融,各人以善意的目光相視。我從沒有見過任何其它宗教團體有這樣和洽的。尊者,我從佛法中得到這樣的領會:世尊是一個徹底覺悟的人;佛法被世尊完善地宣示出來;跟隨世尊的僧侶都能如法地修行。

  “尊者,我曾走遍各個園林。看見一些沙門、婆羅門形體枯瘦、憔悴、難看、蒼白、筋脈盡露、人們都不願看見。我心裡想:他們一是對修行沒有興趣但又不能離開這裡,要不然就是為了逃避以往所犯的惡行而躲進這裡來。我走到他們跟前問道:‘賢者【19】,為什麼你們形體枯瘦、憔悴、難看、蒼白、筋脈盡露、人們都不願意看見呢?’他們答道:‘大王,這是貧血病。’但我看到比丘們快樂、喜悅、心境平靜、安於當下、根門【20】壯健、恬靜、謙遜、依供養而生活、內心有如鹿心【21】般安住。我這樣想:這些賢者們能這般安住,一定是在世尊的教法中得到很高的成就。尊者,我從佛法中得到這樣的領會:世尊是一個徹底覺悟的人;佛法被世尊完善地宣示出來;跟隨世尊的僧侶都能如法地修行。

  “尊者,我身為一國之君,有權力處死應處死的人;有權力沒收應沒收的財產;有權力放逐應放逐的人。但當我在皇座和人議論的時候,也會有人打斷及妨礙我的說話,即使我再三對他們說:‘各位,當我說話時請不要打斷及妨礙我,好讓我把說話說完。’但他們仍然打斷及妨礙我的說話。但我看到比丘們聆聽世尊說法時,即使數百比丘聚集一起,也沒有半點聲音,甚至沒有咳嗽聲。有一次,世尊在數百位弟子前說法,當中有一個人在咳嗽,他身旁隨即有人用膝蓋輕輕碰他,示意他在世尊說法時要保持肅靜。當時我心裡想:真奇特,真難以置信!這些弟子不須用權力威嚇,完全不用受懲罰但能夠有這樣高的紀律。尊者,我從佛法中得到這樣的領會:世尊是一個徹底覺悟的人;佛法被世尊完善地宣示出來;跟隨世尊的僧侶都能如法地修行。

  “尊者,我曾見一些剎帝利,他們聰明、能言善辯、具有銳利的辯才。他們到處和人辯論,把對方的論點完全摧毀。當他們聽到沙門喬答摩【22】將會到某村落時,便開始籌劃各種辯題:我們先這樣質難他,若沙門喬答摩這樣回答的話,我們便再那樣質難他。當他們聽到沙門喬答摩已經到了某村落時,便去到世尊跟前。之後世尊以佛法來教導、喚醒他們;令他們心中雀躍、歡喜。當他們受到教導、喚醒;心中雀躍、歡喜時便不會提出質難,更不會和世尊辯論。之後,他們還成為世尊的弟子。尊者,我於佛法中得到這樣的領會:世尊是一個徹底覺悟的人;佛法被世尊完善地宣示出來;跟隨世尊的僧侶都能如法地修行。

  “尊者,我曾見一些婆羅門,他們聰明(與上一段同)……
  “尊者,我曾見一些居士,他們聰明(與上一段同)……

  “尊者,我曾見一些沙門,他們聰明……更不會和世尊辯論。之後,他們請求跟隨世尊出家,成為世尊的出家弟子。成為出家弟子後,他們安住於獨處、知足、精勤、堅定之中。不久之後,他們得到這樣的證悟:俗世人從在家轉到出家的生活,就是為了安住在這無上梵行的圓滿中。他們這樣說:‘我們從毀滅中逃脫出來!我們從毀滅中逃脫出來!過去我們不是沙門而自認為是沙門;過去我們不是婆羅門而自認為是婆羅門;過去我們不是阿羅漢而自認為是阿羅漢。現在我們是沙門;現在我們是婆羅門;現在我們是阿羅漢【23】。尊者,我從佛法中得到這樣的領會:世尊是一個徹底覺悟的人;佛法被世尊完善地宣示出來;跟隨世尊的僧侶都能如法地修行。

  “尊者,兩位工匠【24】仙餘【25】和宿舊【26】是我供給他們的食物、車乘和薪金,是我帶給他們的聲望,但他們對我的敬意還比不上對世尊的敬意。有一次,我領著軍隊外出以測試仙餘和宿舊,我們度宿在一間狹小的屋裡。在當晚仙餘和宿舊兩人一直談論佛法至深夜。當他們睡覺時,把頭朝向世尊所住的方向而把腳向著我來睡。我那時心想:真奇特,真難以置信!兩位工匠仙餘和宿舊是我供給他們的食物、車乘和薪金,是我帶給他們的聲望,但他們對我的敬意還比不上對世尊的敬意,這兩位賢者一定是從世尊的教法中得到很高的成就。尊者,我從佛法中得到這樣的領會:世尊是一個徹底覺悟的人;佛法被世尊完善地宣示出來;跟隨世尊的僧侶都能如法地修行。

  “尊者,世尊出身於剎帝利,我亦出身於剎帝利;世尊是拘薩羅人【27】,我亦是拘薩羅人;世尊現年八十歲,我現年亦是八十歲。尊者,因以上所述的種種事情,所以我對世尊作出這樣大的頂禮及這樣深的恭敬。

  “尊者,是時候要請辭了,還有很多俗務要辦。”
  “大王,若是時候,那就請便了。”
 
  之後,拘薩羅王波斯匿起座,對世尊作禮、右繞,跟著便離去了。

  當拘薩羅王波斯匿離去後,世尊對比丘們說: “剛才拘薩羅王波斯匿說完法莊嚴後起座離去。比丘們,學習這法莊嚴,受持這法莊嚴,憶念這法莊嚴;法莊嚴帶來利益,法莊嚴是梵行的根本。”

  世尊說法後,比丘們心感高興、滿懷歡喜。


註釋:

  1. Dhammacetiya 直譯的意思是 “以佛法作為恭敬的對象”。
  2. Bhagava 世尊是佛陀另外的稱號。音譯為薄伽梵,有 “勝利者”的意思。
  3. Medalumpa
  4. Kosala
  5. Pasenadi
  6. Navgaraka
  7. Digha Karayana
  8. rukkhamula 樹的根部,即樹下。樹下是一個適合禪修的地方。
  9. Arahant, Sammasambuddha 阿羅漢和無上正等正覺都是佛陀另外的稱號。
  10. yojana 是長度單位。它的實際長度有多種不同的說法,其中一種認為一由旬為七英里。
  11. bhikkhu 指受了具足戒的男性出家人,有時也泛指所有一起的出家人。
  12. bhante 對佛陀或比丘等出家人的尊稱。
  13. ukkasati 發出整理喉頭的聲音,以給他人一種示意。
  14. samana 包括佛教和非佛教的出家人,但不包括婆羅門教中的人。
  15. brahmana 婆羅門教的宗教師。古印度傳統的宗教是婆羅門教,沙門團體是後起的宗教團體。
  16. brahmacariya 廣義指任何宗教的生活,任何宗教的修行;狹義指佛教中的八正道。在這裡是指前者。
  17. khattiya 王族階層或武士族階層的人。
  18. gahapati 有地位的在家人。
  19. ayasmant狹義是對長老、對有德行之人的尊稱。廣義是對任何人的尊稱。
  20. indriya 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根門壯健是身體機能壯健的意思。
  21. 在古印度中,鹿象徵純潔。
  22. Gotama 是佛陀的姓。沙門喬答摩是外道對佛陀的稱呼。
  23. “過去我們不是沙門……現在我們是阿羅漢。” 這段的意思是說 “過去我們不是宗教之人而自認為是宗教之人,但現在我們真正是宗教之人;過去我們沒有完成修行而自認為是完成了修行,但現在我們真正是完成了修行。阿羅漢其中一個定義是指完成了修行的人。
  24. thapati 指工匠,也指監督。工匠在古印度有很高的地位,因他們精通於手工及計算。
  25. Isidatta
  26. Purana
  27. 佛陀的祖國是迦毘羅衛國。迦毘羅衛國是小國,受拘薩羅國所管轄。

  這篇經文可參照漢譯本《中阿含經》二一三《法莊嚴經》。在經文中,我們可以看到波斯匿王舉出多個實例,來說明佛弟子隨佛修行後所帶來極高的淨化,而且每個例子都有一個相反的比對。當中提到比丘們終其一生都在梵行之中;僧團融洽地生活,各人以善意目光相視;比丘們心境快樂、喜悅、平靜、安於當下;比丘們自律、寧靜;以至到仙餘、宿舊兩人對佛陀的敬意還高於對波斯匿王的敬意等等。

  當一個人有了正知正見,改善自己的行為,內心遍滿慈心,清除心中的障蓋──修習佛法或完滿佛法時,人生的質素便會得到提升。這能帶來自己內心的喜悅、和諧,能與人融洽、善意地相處,還會感染他人。波斯匿王因此而深受感染。還有,佛世時期印度社會對佛法能夠產生這樣大的共鳴,當中並非別的原因,亦都是由於佛法能於現生徹底提升人生質素的緣故。所以,在佛法中的修行能帶來人生的淨化,這才是人生真正的快樂和喜悅,真正的價值和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