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禪修路
道 路  鹿
 
  在香港繁忙的工作中生活,或多或少都會有各種情緒生起,使人心煩意亂,有種不易受的感覺。

  曾經有一段時期,每當踏上上班的道路就有一種無明的煩悶、憂慮,對工作上有可能發生而未發生的事情沒有把握,沒有信心。每事都向負面想,越想越焦急。害怕踏上上班的道路,想逃避。

  後來幸好有機緣遇上葛榮導師,參加他一年一次的講坐和禪修營。導師清楚指出,所有煩惱都不是外界帶來的,是自己對別人和自己的行為動作有預期和執著所至。既然煩惱由心造,就何必往外找尋解決煩惱的方法,解決煩惱就應從自己的心開始。無論任何事情發生,意料之內或之外,都只是一個學習的機會而已。我們其實是可以借助這些機會來學習,精進和訓練自己。

  初時聽到這開示,覺得知易行難。但難也好,易也好,導師已清楚而簡單將修行方法指出,修行的道路就只得一步一步的行吧。

  經過好幾年在工作和日常生活的嘗試和修習,發覺這修行的道路並不是起初想的困難。舉一個例子,在未修行前,遇到一些對自己工作不滿意的客人或上司時,都很容易生憤怒或激動的情緒,只會大聲回答或壓抑情緒,之後憤怒的情緒很長時間都不能平息,還常存有報復的心態。現已知道這些憤怒都是自己製造的,只是自己對別人的行為有所預期和執著,當別人的行為與自己的預期不一樣時,就憤怒。當放下這些預期和執著,便知道原來這其實是一個寶貴的學習經驗,可以借這個機會來訓練自己去平靜地審察別人對自己不滿的因由,若是自己做錯,就不要為自己找藉口,也無須怪責自己,學習原諒自己,友善地請自己緊記這個經驗,下次做好一些。若是別人對自己的行為有誤會,便學習友善和耐性,了解誤會的因由,然後解釋說明,無論別人誤會多深,聽到友善而有耐性的解釋後,往往誤會便會消失。當然,有時候無論有多少耐性,別人都不接受解釋。這樣的話,若我們知道自己已付出努力去解釋而盡了責任的話,心境也可以平靜下來。知道所能做到的已做,以仇恨是不可消除仇恨的,倒不如讓別人做他喜歡的事,自己卻不受別人的負面情緒影響,保持平和。

  第一次嘗試這修習方式時雖不易做到,但若努力繼續試的話,就會發覺十次總有一兩次做得到,再經一段長時間的修習和訓練,就發覺做得到的次數漸漸比以前多,十次中有多次做得到,繼而對修行的信心就會增加和堅定。做不到的時候,就學習原諒自己,下次再試,下次不一定做到,但不試就永遠做不到。

  這樣的嘗試,修習及訓練,成功與失敗其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過程中所汲取的教訓和經驗。每次情緒生起的時候都是一次汲取經驗的機會。

  經過無數次向情緒學習,現已非常明顯,在物質社會的所謂成功而帶來的愉快感覺,都是短暫和無常的,很快就過去。現在的成功,只是過往一些行為的果,這些行為一般都是努力,專心和冷靜地運用知識和經驗去處理事情。另一方面,在物質社會的所謂失敗而帶來的苦惱,也是短暫和無常的,很快也會過去。現在的失敗,也是過往一些行為的果,這些行為一般都是散慢,分心和用情緒去處理問題。若去執取成功和失敗,它們便使我們喜怒哀樂,變成它們的奴隸,若不去執取它們,無論成功與失敗都是一個寶貴的經驗和學習的機會而已。只有珍惜和體驗這些學習的機會,才會在修行的道路上有進步,利己利他。

  現在每當踏上上班的道路時,再不是憂悲苦惱,而是輕鬆,安祥和感恩。輕鬆皆因知道成敗只是外相,從各種樂受和不樂受中汲取教訓和經驗才是最重要,無論任何情況在面前出現,都只是一個學習的機會而已。漸漸對未發生的事情就不會擔憂,對已發生的事情也無須懊悔。安祥皆因知道自己已盡了力去學習和訓練。感恩皆因有機緣認識佛法,更有機會在工作和日常生活中實習。

  佛陀只能指出修習的道路,這條修行的路卻要我們自己一步一步的行,沒有別人能替我們行這條路,自己行這條修行的道路吧!祝願各位同修都盡自力走上這條邁向光明的道路。